很多人認為標題過激了。 但這,卻是我的由衷之言。 無論是作為家長、地產人還是 30+ 職場人,我都認為自己有義務,給粉絲們和年輕人帶來一些選擇上的建議。 因為,你們人生最重要的抉擇即將開始。 01 喜好和理想 在現實前可能一文不值 2023 年,全國高考報考人數 1291 萬人,大學生畢業生 1158 萬人,雙雙創下歷史新高。 當學歷通脹成為常態,選擇就顯得尤為關鍵。 而一張志愿表,往往包含 3 項信息:城市、大學、專業。 如果要給以上選項按重要性排序—— 重點大學:大學≈城市 > 專業。 一般大學:城市 > 專業≈大學。 沒錯,綜合來看城市是最重要的。 如果說,高考分數是進入社會的起點,選專業是選賽道,個人努力是奔跑的速度。那么你選擇的城市,安家之地,才是賽末點。 而前面一切,都是為了通往終點。 特別是那些異地打拼的普通人,假設你不是學霸,家里也沒礦,對人生的設想就是畢業找一份好工作,有個自己的家,過平凡小日子的話。 那起點、賽道和跑速的差異,在不同的終點面前幾乎是不值一提。 舉個我身邊的例子。 朋友 A 是做健身行業的,本科讀的是正兒八經的的體育專業,畢業以后去了自己最向往的上海,就職于國內健身房品牌 TOP1 的一兆韋德。 要知道,上海是健身氛圍最濃的城市,A 在上海年收入也有小幾十萬。 但在 2019 年,他卻帶女朋友來了廣州。 為什么呢?因為 A 在上海可以賺錢,但是存不了錢,買不起房。 他跟我算了一筆賬,自己在上海的收入是在廣州的 2 倍,但光是房租這一項,在上海的成本已經是廣州的 3 倍,就更不用說其他支出了。 加之當時上海和廣州的房價價差巨大,這么算下來,他發現來廣州工作定居,買房難度更小,幸福感還強。 目前,A 依然認為上海健身行業是最專業的,也會懷念魔都的流光溢彩。但他坦言,在上海看到的很多美好并不屬于自己,也沒有辦法憑努力去實現。 所以說,填志愿前,大家務必先想好未來的人生軌跡,想定居的城市。 因為走出校門,自食其力以后,絕大部分人都會發現—— 雄心壯志喂了狗,之前高估了自己。 我們都曾經以為可以靠個人努力,賺錢買房,拿下想要的一切。但最終,往往是通過更換終點,來降低實現理想生活的難度。 02 如果有得選 為什么不走更舒坦的路 說的以上這些,本意絕不是打擊年輕人的熱情。 只是我作為老社畜,身為過來人,還是想勸各位實際一點。 能熬出頭的北漂、滬漂和廣漂,當然是有。但在每年、每座城市幾十萬畢業生面前,這個比例可能是千分之一。 而那些作為分母的年輕人,在無盡的加班中、壓頂的房貸前,他們眼里的光,都會一點點地熄滅。 這也是為什么,近年來會出現一些逃離北上廣深的聲音。越來越多 80 后 90 后,開始摒棄 " 非一線城市不去 " 的固有觀念。 奮斗很好,但不應該歌頌磨難。 如果能有更舒坦的生活,就沒必要非得迎難而上。 況且,北上廣深的經濟、產業和教育當然牛逼,但各種競爭也最為激烈。 自己幾斤幾兩,大家心知肚明。 而當下的城市群時代,其實對年輕人是非常友好的。一線城市產業、資金和基礎設施的外溢,無疑為周邊地區、普通人帶來更多機遇。 如果你的分數只能讀二本或三本,選擇大都市圈成員,如京津冀、長三角和大灣區中的第二梯隊城市,應該是更理性和務實的選擇。 既不脫離一線城市,生活成本和房價又相對親民。 長遠來看,還能進可攻退可守。 03 哪些城市 對年輕人生活更加友好 捋完邏輯,接下來看看從哪些維度篩選城市。 首先要看的指標,是關于城市居民的收入,譬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。 這個數據,雖然沒有收入中位數客觀(問題是也沒多少城市會公布這個數據),但這絕對比城市 GDP 和人均 GDP 更具參考意義。 如果年輕人已經有心水的行業,大致的置業規劃,我建議直接去招聘網站,看相關崗位在不同城市的薪資待遇。 同類崗位在佛山、廣州和深圳的待遇 第二類指標,當然是房價了。 城市房價,同樣不建議看平均數值。因為產品結構失衡和階段性的限價政策,往往會對數據造成巨大的干擾。 最簡單的辦法,打開貝殼 app,看下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地圖。 市中心、次核心和郊區房價,一目了然。 第三,推薦大家看一個綜合性的指標——房價收入比。 這類數值都是各機構和平臺計算出來的,房價用的都是 " 均價 ",所以跟真實的水平可能會有一定誤差。但各地的購房難易程度,大致還是準的。 根據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對 100 個重點城市監測,2022 年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上升,二線、三四線城市持續走低。 至于 TOP10 城市,深圳上海排前,接下來是三亞和北京。毫無疑問,廣州再次成為一線城市中房價最親民的一個。 附上 100 個重點城市的數據,大家可以仔細看看。 所以,名單大致都出來了——一線城市,廣州房價最親民,而且本科數量也是全國前五,選擇較多。 二線城市,桂林、張家口、長沙、湖州、沈陽都是不錯的選擇。 至于大灣區,上車難度由易到難排序:中山 < 惠州 < 佛山 < 珠海 < 東莞 < 廣州 < 深圳(江門和肇慶沒有統計在表格中)。 由此來看,如果高考分數夠高,對自己有信心,可以挑戰去深圳讀書和打拼。 反之,佛山可能更適合普通人 " 半躺平 "。 說完城市的選擇,最后嘮嗑一下專業的事。 畢竟,高考以前大家只會低頭答題,99% 的人壓根顧不上抬頭看天。 可是專業這事,恰恰與時代背景、歷史進程息息相關。靠興趣和感覺抉擇,多少有點豪賭的成分了。 好在不久前,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《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》,提出到 2025 年,優化調整高校 20% 左右學科專業布點,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、新產業、新業態、新模式的學科專業,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。 建議今年大家搜一搜這篇文章看看 大學專業設置調整,說白了就是為國家重點發展的行業做人才儲備。 哪些專業好找工作,不就是一目了然嘛。 而這份《方案》提到了:以新工科、新醫科、新農科、新文科建設為引領。 具體到理科上,提到 " 建強數理化生等基礎理科學科專業,適度擴大天文學等緊缺理科學科專業布局。精準推動基礎醫學 ( 含藥學 ) 學科專業建設,推進基礎與臨床融通的整合式 8 年制臨床醫學教育改革。" 關鍵詞,天文學、醫學和藥學。 文科方面,《方案》隱晦地提出要" 努力回答中國之問、世界之問、人民之問、時代之問,彰顯中國之路、中國之治、中國之理 "。 而要想講好中國故事,就得靠文史哲了。 至于學校就不多說了,高校排名搜一下就有。有時間,有條件,最好是去意向學校實地考察。 說一千道一萬,填報志愿還是要看考生的意愿。 旁人的意見,只能是建議。 在未來某一天,不幸發現自己選錯了,后悔了,也不是不能修正。只是,人生或許會繞上一段彎路。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,就是希望幫助各位能減少繞路的幾率。 想了解一手大灣區地產動態,與村長、大咖一起暢談的朋友,歡迎掃描↓二維碼進群一起來聊聊 |
韓國央行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,2025年上半年,除首爾及其周邊大都...詳情
福州樓市現在也是硬氣起來了。福州樓市在1月到7月里面,煙臺樓市...詳情
上海樓市今年降幅也是挺少的。難怪上海樓市今年也沒那么急著出大...詳情
2025年4月一線城市二手房掛牌量暴漲32.7%,成交量卻暴跌18.3%,...詳情
2025-07-29 | 房價趨勢
2025-07-29 | 房價趨勢
2025-07-29 | 房價趨勢
2025-06-03 | 房價趨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