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的房價在全球各國中名列前茅,過高的房價已經成為壓在億萬老百姓肩頭上的大山! 購買一套房,相當于透支未來幾十年的勞動價值,不僅如此,很多家庭購房,甚至需要兩代人共同努力。 在購房和還貸壓力面前,年輕人不敢結婚,購房者的消費能力受到限制。 近兩年,房地產市場走起下坡路,不少城市的新房都在降價,二手房降價幅度更大。 在這次的樓市寒冬中,有太多人盼望著房價大跌,可結果呢?房價仍在高位運行,很多人對此既失望又疑惑: 市場明明都這樣了,為什么還不降價,到底是誰綁架了房價,致使它降不下來?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,綁架房價的人,就是所有從房地產中受益的“人群”,主要有4類。 01 | 被已購房的人裹挾 過去的20年里,購房需求旺盛,房價漲得飛快。在那個時候,房產是最佳投資方式,收益高,風險還小。 因此,擁有大量資金的人發瘋似地涌入房地產市場,甚至不惜貸款借錢,這些人把自己這輩子的資產都投了進去,每個月還要償還巨額貸款。 另外,還有所謂的剛需購房者,比如為了兒女結婚提前準備房子。這部分人群大多只買一套房,但由于購房時房價居于高位,也是掏空了家庭,背上幾十年的房貸。 這些已經購房的人,他們當然不希望房價暴跌,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花重金買了個“賠錢貨”。如果出現暴跌,資產縮水,有部分人甚至會斷供。 02 | 被銀行裹挾 銀行的收入來源有很多,而貸款業務在收入中占比很高,在眾多貸款業務中,房地產貸款又十分重要,為什么這么說呢? 首先,根據網上的相關數據,房地產貸款業務在銀行所有貸款業務中占比超過30%的有12家,占比20~30%的有9家,占比10%以下的只有3家。 另外,對銀行而言,住房貸款是真正的良性資產。中國有太多貸款買房的人,哪怕其中一部分出現問題,對銀行而言也是無足輕重,因為基數太大。 可一旦房價開始暴跌,銀行的營收肯定會受到影響。而且前面提到過,一部分已經購買房產的人會選擇擺爛,直接斷供,同樣讓銀行的利益受損。 03 | 被經濟裹挾 之前的20多年里,大量人口涌入城市,政府最終采取“房地產解決住房,順便帶動城市發展”的模式來建設城市,發展經濟。 毫無疑問,這是成功的,可卻讓地方財政和經濟發展與房地產行業關聯太過緊密,現在房地產出現問題,地方財政和經濟發展也會受到影響。 先來看看地方財政。 地方財政和房地產之間關聯最大的就是土地拍賣,在很多城市,土拍產生的土地出讓金可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關鍵來源。 如果房價暴跌,土地的價格自然高不了,與現在地價根本無法相比,這樣一來,財政收入會受到影響。 從短期來看,地方財政得不到保障,政府沒錢養活那么多人,沒辦法給居民提供更好的社會福利,更沒有足夠資金建設城市。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,城市建設不好,相關福利待遇不好,自然無法吸引人才和投資者,久而久之,整座城市的經濟發展會受到很大限制。 04 | 被開發商裹挾 房地產市場發展到現在,開發商從獲取暴利的投資者變成了舉步維艱的受害者,雖然是自作自受,但不少開發商的日子確實是不好過。 一方面,國內大多數城市還是在嚴格執行限跌令。 在債務危機下,政府不允許開發商降價,開發商只能指望著政府的調控政策可以不斷刺激購房需求,從而給自己續命。 另一方面,買漲不買跌讓開發商很難受。 大家都不想賠錢,都希望買到的房子可以升值。在房價持續降低時,我們不知道降價的底線在哪里。 所以,很大一部分人不敢輕易入手,會一直選擇觀望,這讓開發商降價促銷的愿望落空。 其實不難發現,開發商是房價的制定者,但它既裹挾了房價,也被其他三方裹挾,所以房價降不下來。 05 | 寫在最后 今年,經常聽到“房價如蔥”這個詞,對于很多剛需購房的老百姓而言,房價暴跌是好事。 可從實際角度來考慮,房產與太多人有關聯,他們的利益,遠遠高于還未購房的人,因此,房價并不會出現大家所期待的暴跌。 |